金螳螂、中建东方、深圳乐峰公装家装双赛道并行可以吗?
——从“楚河汉界”到“双向奔赴”的行业变局
(老杨/行业观察者)
十年前,装饰行业流传着一句戏言:“做家装的做不了公装,做公装的看不起家装”。彼时,家装与公装如同两条平行铁轨,各自延伸却永不交汇。
2014年前后,金螳螂、亚厦等公装巨头纷纷斥资布局家装市场,却因标准化与个性化冲突、成本管控失效等问题遭遇滑铁卢——某头部企业家装业务线亏损超3亿元,最终被迫收缩战线。
时移世易,近日在深圳装饰行业的一次闭门研讨会上,一位从业二十年的资深人士感慨:“十年前,我们笃信家装与公装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如今看来,这种认知早已被市场证伪。”金螳螂家装业务的逆势突围、央企中建东方装饰跨界“好房子”服务、乐峰精装“家装反哺公装”的实践,正印证着行业生态的深刻变革。
当头部企业开始用公装基因重构家装竞争力,用家装流量激活公装增长极,双赛道并行已从理论探讨演变为现实。
一、历史镜鉴:为何早期跨界家装集体折戟?
- 基因冲突:公装的“工业化思维”VS家装的“个性化陷阱”
公装企业擅长批量复制、成本控制,但家装市场存在需求碎片化(户型超200种)、交付非标化(工艺标准因地而异)等难题。
- 信任危机:工程思维与用户体验的鸿沟
公装企业习惯以“项目管理”视角推进家装业务,忽视情感连接与服务细节。某企业曾因未安装燃气报警器(公装标准无此要求)引发客户投诉,导致区域市场口碑崩塌。
- 模式错配:重资产投入与低频消费的悖论
公装企业沿用直营门店+重装展厅模式,单店成本超500万元,但家装客户年均消费仅10-15万元,投资回报周期长达8年以上,远超企业承受能力。
二、破局之道:双赛道融合的三大核心逻辑
- 流量互通:从“单向导流”到“双向反哺”
家装为公装蓄水:乐峰精装通过家装客户数据库,筛选出有办公室改造需求的业主,转化率达35%,客单价提升至120万元(行业均值80万元);
公装为家装背书:金螳螂利用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大兴机场等标杆项目,打造“国家大剧院同款工艺”标签,家装业务溢价能力提升25%。
- 能力迁移:工业化能力重构家装价值链
装配式技术降本:中建东方装饰将公装装配式工艺(工厂预制率60%)引入家装,使旧房翻新周期从45天缩短至18天,人工成本降低40%;
数字化管理提效:金螳螂家开发“鲸筑”系统,实现设计、报价、施工全流程在线化,客户决策效率提升50%,项目经理人效达传统模式3倍。
- 生态重构:从“单点竞争”到“链群共赢”
供应链共享:乐峰精装自建1万㎡主材展厅,整合58家供应商资源,公装项目材料成本降低18%,家装客户享受“工装级品质、家装级价格”;
服务链延伸:金螳螂推出“装修+智能运维”套餐,通过家装入口切入智慧办公领域,2024年相关业务营收占比达12%。
三、标杆实践:双赛道突围的“样本”
1.金螳螂家:从“烧钱换市场”到“精耕细作”
战略收缩:关闭三四线城市直营店,聚焦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市场,单店成本压缩至200万元;
模式迭代:直营发展到加盟,轻资产运营下,加盟门店经营成本下降,重点区域订单增长超40%。已在全国25个省市开设140余家门店,通过“线上大店 + 线下精品店”模式,为C端客户提供装修、装饰、智能与健康等一站式家装服务。并借助行业独家全线上交易服务和门店管理系统,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供应链整合:依托公装集采优势,整合众多一线品牌,材料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赋能:在数字化建设上,门店借助APP内CRM、鹰眼AI监理等丰富功能开展运营;客户APP覆盖从获客到验收的全流程核心服务环节。
- 中建幸福家揭牌:央企入局家装市场的“破局者”与“赋能者”
品牌基因:央企血脉与公装底蕴的融合。中建幸福家的背后实力非常雄厚。它是中国建筑装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中国建筑装饰集团的母公司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隶属国资委管辖的央企。中建东方装饰成立于1998年,深耕公装领域27年,积累了工业化施工体系、供应链整合能力、BIM技术应用等核心优势。
资源禀赋的跨界迁移:依托中建集团全球集采网络,中建幸福家可直接对接科勒、圣象等国际品牌,主材采购成本较中小装企低;拥有超百名持证项目经理,其中50%具备精装房交付经验。
战略定位的差异化:中建幸福家明确以“住宅‘好房子’供应商”和“家装全产业链集成商”为定位,提出三大标准:① 安全:引入建筑行业抗震、防火标准,隐蔽工程质保期延长至10年;② 智慧:搭载AI设计系统、物联网设备,实现全屋智能场景预设;③ 绿色:采用ENF级环保板材,甲醛释放量≤0.025mg/m³,低于国标3倍。
- 深圳乐峰精装:家装为盾,公装为矛
品牌家装筑基:深圳头部家装品牌影响力,乐峰精装以“全案设计+主材包”的创新模式,精准切入存量房市场。这一模式不仅提供了从设计到材料的一站式服务,还极大地满足了客户对家居装修的个性化需求。2024年,乐峰精装凭借这一模式成功签约客户超过4000户;
公装破局:流量互通,从“单向导流”到“双向反哺” 家装为公装蓄水。乐峰精装通过家装客户数据库,筛选出有办公室改造需求的业主,转化率高,利用家装积累的广大中小业主资源,顺势承接其企业办公室装修需求。这一策略使得乐峰精装在公装领域迅速崛起,业务规模三年间实现了快速增长;
供应链壁垒:自建了6000㎡的主材展厅,吸引了众多品牌建材企业入驻。这一举措不仅形成了“工装级产品+家装级价格”的独特优势,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还提升了公司的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乐峰精装成功将供应链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行业启示:穿越周期的战略抉择
- 规模企业:双赛道驱动,探寻“第二曲线”
在行业发展进程中,萧条期与成熟期常常给企业带来严峻挑战。对规模企业而言,在产业延长线上开展多元化经营,不失为突破困境、实现持续增长的有效策略。
法国万喜作为全球知名的建筑企业,构建了 “设计-施工-运维” 的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业务的纵向延伸,不仅拓宽了盈利渠道,还提升了客户服务的连贯性和全面性,极大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日本众多建筑企业在应对萧条期时,同样积极践行多元化战略。有的企业向建筑科技领域拓展,研发节能建筑材料与智能化施工设备;有的涉足房地产开发,将建筑业务与房产经营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稻盛和夫也曾指出,企业要通过创新和多元化经营穿越萧条期。这是因为单一业务模式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而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风险,让企业在不同业务板块间灵活调配资源,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规模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在多元化道路上具备先天条件。通过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开发新的业务领域,规模企业能够打造出更具韧性的业务生态系统。例如,从单纯的建筑施工向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设施维护等领域延伸,不仅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还能在产业延长线上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顺利穿越行业萧条期,在成熟期实现稳健发展 。
- 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遵循“差异化生存法则”
在行业萧条期,中小装饰企业资源、人力和资金有限,不适合采用双赛道制,容易因资源分散陷入困境。因此,聚焦细分市场,是中小装饰企业存活与发展的关键策略。
小企业要集中资源,打造专业优势:锁定如高端住宅、商业空间改造等细分领域,集中资源投入,持续优化工艺与服务,树立专业品牌形象。就像某装企推行 “粤派精工” 标准,凭借工艺和服务优势抵御竞争压力。
了解客户,提供定制服务:相比大型企业,中小装饰企业在细分市场能凭借灵活性,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稳固客户群体。
合作共生,实现互利共赢:中小装饰企业应与同行、上下游企业合作,加入产业联盟,提升议价能力,通过与设计公司、材料供应商合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竞争力。
行业萧条期,中小装饰企业聚焦细分市场,能打造专业优势、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实现合作共赢,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机遇。
结语:在融合中重塑行业价值
金螳螂与乐峰精装的成功实践表明,当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规模企业与中小企业需依据自身特点,选择适配的发展路径。规模企业可凭借双赛道模式,实现业务的多元化拓展;中小企业通过聚焦细分市场,提升专业化水平。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企业要像竹子一样,在地下扎根多年,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快速生长。”对于装饰企业而言,唯有打破传统思维定式,重构价值链条,才能在行业洗牌的浪潮中实现“向死而生”,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文章来源:奥视装饰头条
责任编辑:毛新寰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