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对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的整体目标是,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5大领域和3大环节,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
我国是照明产品设备生产和使用大国,各类产品设备产销量大、应用范围广、能源消耗高,一些设备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潜力巨大。据测算,我国各领域在用照明设备超过100亿只(盏),照明用电量占社会用电总量的13%左右。因此,加快淘汰老旧、低效照明设备,加大力度推广和替换高效、绿色、健康照明产品对践行《意见》的要求具有一定助力。我们对照《意见》,梳理出与照明行业相关的重点任务,供大家参考。
在“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中提出:
1.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
2.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
3.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
在“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中提出:
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在“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中提出: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推广先进高效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发展清洁低碳供暖。
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中提出: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
在“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中提出:
1.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
2.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在“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中提出:
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基础通用标准及碳减排、碳清除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制定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
为促进照明行业绿色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照明电器协会聚焦酒店及类似商业空间照明,将于2024年12月12-14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与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联合主办2024照明产业链科技创新暨酒店及商业空间工程照明展。本届展会将通过“新主题”、“新展期”、“新伙伴”、“新价格”等举措,帮助行业企业快速精准找到优质合作伙伴,积极践行国家战略,稳步促进照明行业和酒店行业的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此外,中国照明电器协会还将引导各类企业的差异化发展,促进龙头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帮扶中小型企业发展专精特新,推动照明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意参展的企业可联系中国照协。
文章来源:中国之光网
责任编辑:雷达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