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化工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加大等因素使得化工企业生存压力倍增。在此背景下,化工巨头纷纷进行业务大调整,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近日,又一化工巨头三井化学宣布重组,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1月12日,三井化学宣布为推进“VISION 2030”长期经营计划中的全公司基本战略,将从2024年4月1日起起实施以下组织结构调整。
据了解,三将成立三井化学 ICT Materia 株式会社,为 ICT Solutions 事业部门的直属子公司。另外,三井化学Tohcello, Inc.将不再是该业务部门的直接关联公司,将从总公司部级组织中除名。
随着业务规模的缩小,将撤销基础与绿色材料事业部的PTA/PET事业部。PTA/PET业务将移交给同一事业部的苯酚事业部。此前,三井化学曾宣布关闭相关产能。2023年11月21日,三井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宣布,将于2024年10月(计划)关闭岩国大竹工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厂。该工厂PET产能为14.5 万吨/年。
为了明确整个公司在加工领域领先生产技术的作用,加工产品业务支持中心将更名为加工生产技术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和实施由首席技术官领导的技术管理,将设立首席技术官办公室。
此外,根据亚洲化学产业信息近期消息显示,鉴于中国等国家在接连新建石油化学产品项目,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市场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持续供过于求,三井化学和住友化学已开始探讨整合日本国内聚烯烃业务。
据悉,烯烃和聚烯烃方面,三井化学在日本有两套裂解装置,其乙烯总产能约为110万吨/年。对于聚烯烃业务,三井化学还表示,在其子公司普瑞曼于今年3月关闭其千叶工厂的11万吨/年聚丙烯生产线后,将考虑通过“多公司合作”进行优化。普瑞曼的新建20万吨/年聚丙烯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投用,这是三井化学根据“报废和建设计划”重组现有生产体系计划的一部分。
不只是三井化学进行业务大调整,面对近期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为了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并确保创造长期价值,陶氏化学、巴斯夫、科思创、壳牌等化工巨头都有采取剥离出售相关资产、关闭工厂、拆分及裁员等行动。
陶氏化学宣布,决定关闭位于台湾南岗工业区的聚醚多元醇/烷氧基化工厂。目前,该工厂仍在运营,计划于2024年4月底停止生产。此前,陶氏化学计划于2025年底前关闭其位于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的环氧丙烷(PO)工厂。该PO工厂将继续运行至2025年底,而下游的聚醚多元醇工厂将在PO工厂关闭后继续运行。
LG化学宣布,计划停止其位于韩国丽水的烧碱生产线的运营。此次停产计划于2月20日进行,是例行维护策略的一部分。受影响的生产线烧碱年产能为32万吨,在LG化学72.8万吨的年总产能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继2021年12月LG化学暂停同一地点2号生产线运行之后的又一次暂停。
化工巨头业务大调整的背后是市场环境、技术进步、行业整合和环保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调整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行业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企业也需要在调整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挑战。
文章来源:狸巢家居
责任编辑:雷达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