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奖

停窑生产线已超200条 陶企未来之路怎么走?

最近几年,受市场需求逐年缩减影响,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更为严重,自2020年以来,几乎每年六、七、八月份传统市场淡季,都有不少陶企停窑减产,以缓解供需矛盾和库存压力——淡季停窑减产,正成为陶瓷行业的“常态”。

咨询各大陶瓷产区及供应商得出一组数据:保守统计,截止6月28日,全行业停窑生产线突破了200条。其中,江西产区停了约40条,山东产区停了约25条,福建产区停了超30条,东北产区停了约15条,广西产区停窑约20条,四川产区停了约40条,湖北产区停了约10条……

如果再算上广东、湖南、河北、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等产区,当前停窑的生产线总量会更多,并且还有许多陶企透露出即将停窑的计划,其中不乏头部陶企。

停窑生产线已超200条 陶企未来之路怎么走?

一直以来,由于陶瓷生产的连续性特征,陶瓷人对生产线的年中停窑带有先天性偏见。但换个角度来看,在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进一步缩减的今天,适度的停窑减产,不仅是行业内部自我调节供需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一种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方式。

与其极度内耗、厮杀价格、多败俱伤,不如减产停线减轻库存压力,不仅利于企业预防和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潜藏的资金链问题,更对于行业消化过剩产量大有裨益。

事实上,与陶瓷同属建材行业的水泥,同样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但水泥行业有统一的自律性错峰生产,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长度不一的停窑限产,以防止恶性竞争,避免陷入价格战。

作为一个高度民营化的行业,陶瓷行业的停窑减产毫无章法,缺乏有序的行政或自律性调控,更多是企业穷尽“拼价格”等各种手段后的无奈之举。

从企业的经营策略上来看,过去的陶瓷市场处于快速扩张的增量状态,瓷砖行业将规模化、低成本发挥到了极致,大产能、大规模是许多陶企的经营策略,但在当下的缩量状态下,市场已经无法容纳太多的生产线及产能。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产能、超大产能生产线的停窑、去库存压力更大。

陶企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必需调整经营战略,主动压缩规模,削减产能,从规模化、低成本向差异化、品牌化转变,通过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实现价值创新与价值增长。简而言之,把产能和规模压下去,把产品价格和附加值做上来——这才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未来能够穿越周期,历经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除了部分企业实力雄厚外,一定是那些坚持品牌化、差异化、价值创新的企业。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创新能力很强,品牌溢价很高,能够更精准地抓住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

文章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陆虎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上一篇 2024-07-01 07:57
下一篇 2024-07-01 09:09

狸巢家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