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量大概会降到40亿㎡左右,萎缩到只有高峰期的1/3左右。”产能收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降本增效也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基调。
陶城君发现,过去一年不少陶企的应付职工薪酬有所减少,有企业同比减少超40%,并提及员工优化、工厂拆迁、员工补偿金等。与此同时,有公司为优化运营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一些非盈利部门被裁撤,而多余的员工也面临被优化的局面。
“有一半左右的企业要被淘汰,包括一半左右的行业人员可能要退出,这个在未来三年就大概率成为全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有陶企薪酬支出下降4成
非盈利部门面临被优化
过去一年,行业形势依旧严峻,不少陶企传出停产减产、缩减福利、降薪裁员的消息。行情下行之下,保守经营、降低成本也成为企业的必然之举。
陶城君查询发现,多家陶企的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减少且降幅不少,如陶企A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应付职工薪酬为0.6亿,相比2021同期的1.02亿减少超40%,而陶企B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下降幅度也超过45%。在相关财报中,有企业提及员工优化、工厂拆迁、员工补偿金等。
董监高等企业高层、核心管理人员可能也面临同样境地。一陶企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在2020、2021年基本持平,而在2022年1-9月,其核心人员薪酬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出现了下滑。
近年来,陶瓷行业承受来自产能过剩房地产下滑、渠道变革等多重压力,为优化运营,不少公司都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这也意味着整合调整后,一些不盈利的部门可能会面临被优化的局面。除此以外,有一些企业出现“自愿降薪”或“只领最低薪资”的现象,或者优化部分后勤员工。
高速增长不再,
未来一半从业人员要退出?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相关支出,包括构成工资总额组成部分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五险一金等等。
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业收缩的境地。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2022年行业的实际产量约7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5%,产能利用率约为73%。而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国内产能将降至40亿平方米左右。
“120亿的产能降到60亿甚至40亿左右,意味着三分之二的产能是超过需求的,也意味着有一半左右的企业要被淘汰,包括一半左右的行业人员可能要退出,这个在未来三年就大概率成为全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市场的持续调整之下,高速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陶瓷行业进入下滑期”也成为普遍的共识。“大规模的裁员降薪应该基本结束了,但长期看,未来两到三年还会有小调整。”
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博弈?
近两年劳动争议案件频发
低成本、规模化、拼产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大环境一定不好,所有人的日子都会过得很紧绷。”而面对经济的不确定性,对组织与人才领域的成本控制几乎成为企业决策者普遍的首选对策。
缩减员工福利、减少人才培养开支、停止涨薪乃至降薪等方式是企业当前节省成本的主要手段,而这些措施,无疑与员工需求产生了严重脱节。据相关报道,调岗和降薪、企业经营困难拖欠劳动报酬、大量裁员等类型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在过去两年大量增加。
有法律人士指出,劳动合同法设置了严格的法定条件,明确只有当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时,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用支付补偿。相反,倘若劳动者不满足前述的法定条件,用人单位想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支付“N+1”的经济赔偿。
此外,不少企业工会也在积极开展集体协商的实践。有相关人士表示,当企业和员工都为各自利益诉求各不相让而僵持不下时,最优的选择是在工会的组织下,通过集体协商,就双方所关注的利益诉求达成一致协议。
文章来源: 陶城报
责任编辑:陆虎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