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直接大理见吧”,约谢柯采访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回应。
你也许对这个名字有些耳生,但最近很火的既下山·梅里、夕上·虎跑都是他的作品。“作品比人红”,我想,这也是一个设计师的幸运。
一周后,我就来到了大理,住了他最新的两间作品,六阅·海东方和夕上·双廊。
游客络绎不绝的洱海边,一间立于悬崖,红砖外墙充满中东异域风情;一间则隐在古镇双廊,如私家小院,柔情满天。
六阅·海东方
但步入其中,不约而同地都让人的心瞬间静下来。
素色墙面、自然材质、几个诉说时光的老物件就是构成空间的全部。
夕上·双廊
而一道光、一阵风、一种香气,就能如有魔力般瞬间调动人的情绪。心随景动,充满了意境美。
有人说谢柯是中国的侘寂风大师,然而那空间里质朴表象下舒适、温润的气质,又怎么会是冷淡的侘寂所具有的?
如果作品如其人,我愿称谢柯为设计诗人。
用寥寥几笔,就能抓住所处其中的人的心。
一物一屋的背后是他拒绝“速食”审美,对居住空间舒适至上的坚持。入行三十余年,岁月赋予他更加坚定的底气,他的身上仍能看见对设计的赤子心。
他用匠心与“网红”划了一条楚河汉界,精准地抓住城市特性,将其赋予在 酒店内核中。酒店本身就是“在地文化”。
再回望他至今一房难求的成名作,深藏于雪山之中的秘境既下山·梅里,也就更能明白为何自然直接与空间对话,无需任何多余设计,就能达成神圣、纯粹的境界。
从既下山到夕上,再到如今的六阅·海东方,他这一路,且行且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小而美度假酒店的理解。
01
所谓在地性,就是酒店可以代表那个地方
“连老赖都没想到既下山·梅里能火”,谢柯笑着说。
但显然,谢柯和既下山创始人赖国平都低估了它的潜力。
落地窗前,雪山没有遮挡,扑面而来,巍峨的山体与飘浮的白云如画卷缓缓展开。
纯净、孤绝,忘我、震撼、感动,这是一个一眼万年的场景。
仅仅一张照片就能让人有了去住的冲动,这就是既下山·梅里的魅力。
梅里分号的成功,离不开自然。
坐落于海拔3560米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雾浓顶村,被 梅里雪山、 白马雪山和三江汇聚的河谷四面环抱。
人迹罕至的秘境,绝无仅有的风光,四周除它外并无其他酒店,称它为一生必去也不为过。
面对这样的景色,谢柯决定让自然成为主角,用减法做设计。
去掉一切繁复色彩与装饰,留下极简的陈设,用质朴的色彩、自然木材营造平和、宁静的氛围。
行走在酒店中,不经意间就能被自然打动,房间的花是摘取自屋后的、坐在屋子里远处的云向你飘来、屋外的太阳照着斑驳的墙诉说时光的耳语……
而在墙上的壁画、门的造型中有可见难以割舍的 藏族符号。
“所谓在地性,不是用当地文化的物件来表现设计,而是酒店可以代表那个城市。”
的确,这样的既下山如何不能代表梅里?
梅里分号之后,既下山又来到了谢柯的故乡 重庆。酒店由民国时期的两栋区级文保建筑改造而成,修旧如旧。
位置也很有意思。
前方可眺望山城重庆的地标 洪崖洞,旁边是 长江索道与 东水门大桥,屋后则有新旧交集的 龙门浩老街。还有重庆人童年中的老黄葛树相伴。
一个城市的过去、当下、未来在此连接,这里,最重庆。
“环境直接决定了酒店的起点,设计上只要顺势而为就能做好”,把设计的话语权交给环境,在感受和体验中找寻到城市的内核,将其还原、重现,重庆分号的成功自然而然。
“在相似的同时既有差异,这样的差异就是环境所赋予的,即便把梅里的家具搬到重庆,那里还是重庆的既下山”。原来,这才是谢柯设计的秘诀。
02
生活气息、家的氛围是设计的关键词
2004年左右,谢柯放下了设计,“当时的设计太浮于表面了,我突然不知道要如何继续。比如那时候每家人都追求设计不同的 电视墙,一个设计师可以做出上百个不同类型的,毫无内容。”
后来,他独自来到大理旅行。
大理的纯朴、舒服生活气息,让他忽然明白了设计的意义——打造舒适的“家”。
这几年,他的作品在大理落地生根,六阅·海东方、夕上·双廊,每一间都收获了一大批喜爱者,连他自己的家都有很多人想要来看一看。
我在这里住了他的两个“家”,也许是在夕上·双廊见到了谢柯使然,让我对于这间酒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步入房间,一张画作、一条老旧的长凳占据视野。
再走进,素白墙面、木柜、 沙发、座椅、大床、 茶几就是房间所有的陈设。“也太简单了吧”,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我不禁有了这样的疑问。
但当整面的窗将小庭院的绿植送到我眼前,当我拉开两扇小方窗,粉色的曼陀罗娇滴滴垂落下来;当小书桌上的书籍颜色都与房间如出一辙时,我忽然明白,谢柯的作品,是要慢慢品的。
住下来才知道。
到了夜晚,淡黄的灯光悄悄笼罩,仔细观察,每一缕灯光都有归处。
床头用了一条 灯带,柔和宁静;温柔梳妆镜旁的两盏灯,射向天花板,既能照清楚镜子,又不会刺眼。
沙发上的灯为画与人洒下一方静谧。所有的温柔都刚刚好。
每一道光都经过细心调试,每一种家居用品都是慎重挑选,真正的温馨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
03
非科班出身,他走出了一条谢柯路
在国内设计师中,谢柯是为数不多的非科班出身,且未曾于国外学习生活过的特例。
十五六岁,谢柯去了工厂做工人,一晃就是七年。
陪表妹备考 四川美术学院,没想到最后考上的是自己。
一边学油画,一边做设计。不乏天赋的帮衬,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在坚持着自己。
这么多年,国内的设计风向不断变化,装饰风、北欧感、 极简主义……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种新的流行趋势,但谢柯,没有变过。
“我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风格,但内核还是不变的。”谢柯的作品,总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
既下山·梅里成功之后,有很多项目都找上门,但谢柯拒绝了大部分。
“很多人都希望做一个网红的酒店,两三年之内回本。但我认为空间都是有氛围和气场的,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行。”
这个“固执”的中年大叔用最朴实的语言说着他多年的坚持,不随波逐流、不顺应潮流,毫不夸张,当时眼里闪着光。
最新的作品六阅·海东方开始营业以后,不少人都跑来参观,想要借鉴、学习一番,敲敲前台桌子的材料,甚至用各种借口去房间,拍下窗纱的材质。
但形易模仿,神难学。
谢柯的韵又怎么会浮在表面,靠一个物件、一种相似的材质就能达到。
如果你来过,就会发现房间内渗透着谢柯的用心。书籍、CD、香,都由他亲自挑选。甚至选书时的封面都特地与空间相配。住在这里,能时刻感受到谢柯的气息。
“真正的好酒店,是十几二十年后依然有人提及,有人喜欢。”
他不缓不慢地回答着,正如这么多年的行走般,踽踽而行、不慌不忙、坚定从容。
摄影/摄像:吴瑕
部分图片摄影:偏方摄影
部分官图摄影:雷坛坛
文章来源:新外滩
责任编辑:雷达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